Rust 懒人编程:`LazyCell` 与 `LazyLock` 的惰性哲学
Table of Contents
Rust 懒人编程:LazyCell
与 LazyLock
的惰性哲学
在软件开发中,延迟加载(Lazy Loading)是一种重要的性能优化策略,它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只在数据真正被需要时才进行初始化。Rust 标准库中的 LazyCell
和 LazyLock
就是这种哲学的完美体现。它们如同“懒人”容器,承诺只在第一次被访问时才进行初始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程序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本文将带你深入这两个类型,探索它们在单线程和多线程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场景。
本文深入探讨了 Rust 中的 LazyCell
和 LazyLock
类型,它们是实现值惰性初始化的关键工具。LazyCell
是单线程安全的,它将值的初始化逻辑绑定到类型创建上,只有在首次访问时才会执行,避免了提前开销。而 LazyLock
则是 LazyCell
的线程安全版本,专为多线程环境设计。它确保了即便有多个线程并发地请求同一个静态变量,也只有一个线程会执行初始化操作,而其他线程会等待并共享结果。文章通过多个代码示例,清晰地展示了这两种惰性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它们在不同并发场景下的应用。
Rust 多线程:LazyCell & LazyLock
LazyCell<T, F>
- 首次访问是初始化的值(即首次访问时进行初始化的)。
- 使用
OnceCell
时,经常:对于同一个 OnceCell,每次调用get_or_init
时都使用相同的函数。LazyCell 相当于把这两步合成一步了。也就是在 new 的时候你就得传入一个 Function 或者一个闭包,这就相当于它把 T 和 F 绑定在一起,在获得 &T 前总是调用 F (当然只是在首次访问的时候才会调用这个F)。怎么获得它里面的值,这个整个过程是隐式发生的,对 LazyCell 解引用,就能获得它里面的内容。 - 它不是线程安全的。
LazyLock<T, F>
LazyCell
的线程安全版本,可以在 static 中使用- 和 LazyCell 一样,在创建的时候,new 的时候,提供一个无参数的初始化函数来完成初始化
- 由于这个 LazyLock 可以在多线程里面使用,即初始化可能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调用,如果在另一个初始化过程正在运行的时候调用了解引用操作,那么调用线程会被阻塞,直到初始化完成为止。
实操
示例一
use std::cell::LazyCell;
fn main() {
let lazy = LazyCell::new(init);
println!("_________");
println!("{}", *lazy);
println!("{}", *lazy);
}
fn init() -> i32 {
println!("initializing...");
23
}
这段代码展示了 LazyCell
的“惰性初始化”特性。LazyCell
就像一个“懒人”容器,它不会在创建时就立即执行初始化逻辑,而是等到你第一次真正需要使用它的值时,才会去调用 init
函数来生成这个值。
代码中,我们首先用 LazyCell::new(init)
创建了一个 lazy
实例,但此时 init
函数并没有被执行,所以控制台也没有打印任何东西。直到 println!("{}", *lazy)
这一行,我们通过解引用 *lazy
试图访问它的值,LazyCell
才会执行闭包 init
函数来完成初始化。因此,"initializing..."
只会被打印一次。在随后的 println!("{}", *lazy)
中,LazyCell
因为已经有了值,就会直接返回,不再执行 init
函数。
运行
➜ cargo run
Compiling cell v0.1.0 (/Users/qiaopengjun/Code/Rust/RustJourney/cell)
Finished `dev` profile [unoptimized + debuginfo] target(s) in 0.47s
Running `target/debug/cell`
_________
initializing...
23
23
这段测试结果清晰地展示了 LazyCell
的 惰性初始化 特性。
当你运行代码时,程序首先打印了 _________
。然后,在执行 println!("{}", *lazy)
时,LazyCell
发现自己还没有值,所以它才第一次调用了 init()
函数来生成数据。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了 initializing...
被打印出来,紧接着是 init()
函数返回的值 23
。之后,当你第二次调用 println!("{}", *lazy)
时,LazyCell
已经有值了,所以它直接返回了之前存储的 23
,而 没有 再次调用 init()
。这证明了 LazyCell
的初始化过程只发生一次,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惰性加载。
示例二
use std::{sync::LazyLock, thread};
static NUMBER: LazyLock<i32> = LazyLock::new(|| {
println!("initializing...");
100
});
fn main() {
let handles: Vec<_> = (0..5)
.map(|_| {
thread::spawn(|| {
println!("Thread sees NUMBER = {}", *NUMBER);
})
})
.collect();
for handle in handles {
handle.join().unwrap();
}
}
这段代码展示了 LazyLock
的一个主要特性:线程安全的惰性初始化。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全局的、被“锁住”的懒人盒子,里面的东西只会在第一次被需要时,由唯一一个线程来安全地初始化。
代码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变量 NUMBER
,它是一个 LazyLock
类型。当多个线程同时启动并尝试访问 *NUMBER
时,LazyLock
的神奇之处就体现出来了:
- 第一次访问:尽管有多个线程同时在运行,但只有一个线程会成功地进入“初始化”阶段,执行
println!("initializing...")
并将值100
存入NUMBER
。 - 后续访问:其他所有线程都会等待这个初始化过程完成。一旦
NUMBER
被赋值,它们会立即获取到100
,而不会再执行任何初始化逻辑。
最终,你会发现 initializing...
只会被打印一次,而所有线程都能正确地看到 NUMBER
的值是 100
。这确保了在多线程环境中,昂贵的初始化操作只发生一次,同时避免了数据竞争。
运行
➜ cargo run
Compiling cell v0.1.0 (/Users/qiaopengjun/Code/Rust/RustJourney/cell)
Finished `dev` profile [unoptimized + debuginfo] target(s) in 0.59s
Running `target/debug/cell`
initializing...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这段运行结果完美地展示了 LazyLock
在多线程环境下的 线程安全惰性初始化 能力。
虽然代码创建了五个线程去并发地访问 NUMBER
,但 LazyLock
确保了初始化闭包 (initializing...
) 只被执行了一次。这是因为 LazyLock
在底层使用了同步原语,它会锁定初始化过程,只允许第一个到达的线程执行初始化逻辑,而其他线程则会阻塞等待。一旦初始化完成,所有线程都能安全地读取到同一个值 100
。因此,你看到 initializing...
只打印了一次,而 Thread sees NUMBER = 100
却打印了五次,这证明了 LazyLock
成功地实现了昂贵操作的一次性初始化,并让所有线程共享了结果,同时避免了数据竞争。
示例三
use std::{sync::OnceLock, thread};
// LazyLock - OnceLock new + get_or_init
// LazyCell - OnceCell
static NUMBER: OnceLock<i32> = OnceLock::new();
fn main() {
let handles: Vec<_> = (0..5)
.map(|i| {
thread::spawn(move || {
if i % 2 == 0 {
let _ = NUMBER.set(2);
} else {
let _ = NUMBER.set(1);
}
println!("Thread sees NUMBER = {}", NUMBER.get().unwrap());
})
})
.collect();
for handle in handles {
handle.join().unwrap();
}
}
这段代码展示了 OnceLock
在多线程环境下的 “只设置一次” 特性。尽管五个并发线程都在试图给静态变量 NUMBER
赋值(有些想设为 2
,有些想设为 1
),但 OnceLock
的原子性保证了 只有一个 线程会成功完成赋值操作。其他所有线程的 set
调用都会失败,并且不会改变 OnceLock
中已经存在的值。最终,所有线程都会通过 get().unwrap()
获取到并打印出同一个值,这证明了 OnceLock
成功地保护了共享数据的单次初始化,防止了竞争条件。
运行
➜ cargo run
Finished `dev` profile [unoptimized + debuginfo] target(s) in 0.00s
Running `target/debug/cell`
Thread sees NUMBER = 2
Thread sees NUMBER = 2
Thread sees NUMBER = 2
Thread sees NUMBER = 2
Thread sees NUMBER = 2
这段运行结果完美地展示了 OnceLock
的 “只设置一次” 核心特性,以及多线程环境下的 非确定性。
虽然你创建了五个线程,并且它们的逻辑是根据索引 i
试图给 NUMBER
赋值为 2
或 1
,但 OnceLock
在底层确保了 只有一个 线程的 set
操作会成功。由于线程调度是不可预测的,哪个线程(i
为偶数还是奇数)会先运行并成功设置值,这是不确定的。因此,NUMBER
的最终值可能是 2
,也可能是 1
。一旦某个线程成功设置了值,其他线程的 set
调用都会悄悄失败,而所有线程在读取 NUMBER
时都会得到那个唯一的、已经被成功设置的值。这个结果(五个线程都打印 2
)表明在这次运行中,某个偶数 i
对应的线程首先成功地将 NUMBER
设置为了 2
。
结果大概率是2,也有可能是1,因为i 是从 0 开始的。
总结
LazyCell
和 LazyLock
是 Rust 优雅处理初始化问题的两大基石。它们的设计哲学是:只做必要之事,并且只做一次。
LazyCell
是单线程环境下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需要进行昂贵或复杂计算,但又不确定是否会被使用的场景。它让初始化过程变得透明,你只需像操作普通值一样去解引用它,剩下的就交给LazyCell
去处理。LazyLock
将这一优势扩展到了多线程世界。它通过内部的同步机制,确保了全局静态变量在被多个线程首次访问时,初始化闭包只会执行一次。这不仅解决了多线程下的数据竞争问题,还保证了性能,因为它避免了重复的初始化开销,并保证了所有线程都能安全地共享一个初始化后的值。
简而言之,当你的程序需要按需创建资源时,LazyCell
和 LazyLock
提供了简洁、安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掌握它们,你就掌握了 Rust 中惰性初始化的精髓。